关注我们:

当前位置: 平台首页 > 培训公开课
培训公开课
「硅谷鬼才」祝铭明:有一种"刚需",是不被社会抛弃
发布时间:2018-03-05 15:20:27 来源: 作者:  浏览次数:6697 次

 2018-03-03 祝铭明 

一个好的科技产品设计师,究竟该如何思考?被誉为「硅谷鬼才」的祝铭明老师,给出了他的思维模型,值得你深入体会。

有一种东西是刚需,就是不被社会抛弃。科技是冷冰冰的,会抛弃很多人,你让更多的人不被技术抛弃,难道不是最好的需求吗?

——祝铭明 ,Rokid创始人兼CEO

640.webp (1).jpg

祝铭明,连续创业的天才极客,业界称他 Misa。

他创立的猛犸科技 2010 年被阿里巴巴全资收购,并且成为阿里 M 工作室的领头人。2014 年他离职创立了人工智能体验公司 Rokid,推出智能家庭机器人若琪,从2016 年首次亮相 CES 便惊艳世人,至今连续荣获三年 CES 的大奖,目前公司市值超过 4.5 亿美元。

授课老师|祝铭明
Rokid创始人兼CEO

思维是最根本的武器。

除了技术、知识,更深层次影响一家公司创始人以及创始团队的东西是什么?如何理解技术?人和技术的关系本质是什么?其实特别特别有趣。

很多教科书说,人跟动物最大的区别是制造工具,利用智力制造工具来改变这个世界,适应这个世界。

但事实上,有很多动物也会制造工具。就像海獭,他会用自己的肚皮,拿两个石头去敲贝壳,再比如灵长类动物,我们的亲戚,会把木头折断、咬尖,伸到蚂蚁堆里面去挑东西吃。

也就是说,制造工具并不是我们人类独有的,那更重要的东西是什么?

——人类对技术的贪婪。这种贪婪在本质上,源自于我们对自己弱小的一种恐惧。

  如何设计好的科技产品?

你要搞懂这4个关键特点

人跟技术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,非常复杂,主要有 4 个关键特点:

01 科技往往是过剩的

《人类简史》写道,人的弱小导致我们对借助外界能力而完善自己,有一种紧迫感,并慢慢发展成贪婪。

这种贪婪导致的一个非常有趣的结果,一种技术产生后,人类往往追求通用性。所以,科技往往是过剩的。

举个例子,比如电脑,有人用 Surface,有人用 Lenovo,也有人用 Macbook,可你们有没有想过,你真正用到的能力有多少?非常非常少对不对?实际上,你为很多多余的东西,付出了很大的代价。

这种现象,在科技里面有一个有趣的词叫「白象」——白色的大象,非常华丽,但没什么用。为这个「白象」,每个人都在付出额外的代价。

对于技术过剩,人们一般有两种反应:

① 认为值得。

很多人觉得花 1 万块钱买 iphoneX 是值得的,为什么?因为你总觉得有很多东西可以为我服务,虽然可能一辈子都用不到。这正如前文所述,我们对科技是贪婪的,我们总想拥有更多。

② 感觉恐惧。

但是,对于一些没有接触过这种产品的人,功能越多,他就越恐惧,因为他不知道如何着手。比如说 AI 要取代很多人的工作,这就是一种恐惧。

商业启示:学会做减法

科技过剩带来的一个重要启示是:一个好的产品设计师,要具备一种能力,就是当你不可用这个技术的时候,就不可见。

比如 mac 和 windows,两者非常重要的区别就是,windows 就像是赤裸的一台机器,很多能力都展现出来,但 mac 的基本原则就是我用不到的东西,我是看不到的,这个价值是巨大的。

因为当你有更多的信息出现在用户面前的时候,就会多出三个成本:

① 决策成本,这些功能我用不到,要不要为这个买单?

② 学习成本,我已经买来了,虽然不用,但还是会去看说明书,最后发现的确没用。

③ 生产成本,我们在研发这些东西时,付出了很多时间、人力、资源等成本。

也就是说,一个好的产品设计师,他会降低「白象」的比例,尽量让在产品满足更多人的同时,它的每一个功能都会被大家所使用到,或者都有它的价值。这也是「做减法」的本质意义。

而且,一定要相信市场最终是理性的,你任何的浪费,最终一定会被更好的、更理性的、更优秀的竞争者所取代掉。

我们的做法

Rokid 怎么解决「白象」问题?

用户所要即所得,在你不用的时候是看不见的,比如能不能放天气预报?你问一下,发现可以,你用就好了。

未来升级之后,产品会更个性化,比如认识家里的每个成员,你说若琪放首歌,就是你喜欢听的歌,你孩子要求的时候,就是你孩子喜欢的歌……

02 科技往往是不完善的

研究历史,你会发现,从来没有一个技术,是等到它非常完善后,再被使用的,而且没有人能够去阻止,你不做就会有其他人去做。

举个例子,汽车最早出现在欧洲的时候,有一个有趣的规定:时速不能超过5迈。为什么?因为超过 5 迈,车子会散架,伤及路人,而且跑得快了,会惊到路上的马。

所以,你看,这么粗糙的技术是这样被大家使用的,而且在使用过程中不断地打磨,最终汽车取代了马匹。

商业启示:期望管理与场景细化

科技永远不会在准备特别完善的时候被人使用,所以各位一定要记住:

当你的工程师,当你的产品经理,当你自己想期待一个完善的技术来帮你解决一个产品问题的时候,一定是做不到。就算等到那一天,你已经被你的对手远远超越了,你的市场、你的客户已经被拿走了,

你一定要在某个技术发展的同时,准备好你的产品。

另外一个问题是,怎么样用当前 60 分的,40 分的,甚至更低分的技术,做一个 90 分,100 分的产品?

最简单的做法有两种:

① 期望值管理。

这个就是说,我告诉你们,今天最好的汽车就只能跑 10 迈,通过各种广告,让所有人觉得原来你的汽车能跑十迈,好快啊。

但这是一种短期的做法,因为过一阵儿,他就会发现其实科技能够做的更好,那你为什么要忽悠我说是这样?

而且,期望值是非弹性的,不可往下降,永远只能往上更高。就像今天苹果最尴尬的就是,他已经不知道怎么样满足你们对新科技的渴求了,连出个「齐刘海」都被你们骂半天,其实那个是非常好的技术。

总之,用户期望值可以管理,但它短效、风险大。

② 场景细化。

一个好的产品设计师,要学会用精细化场景来弥补技术的不足。

如何选择场景,如何细化场景,如何将不是很成熟的技术,在当前场景下让用户觉得满意,这考验着公司的能力。

比如智能驾驶的 AI,有一个特点,完全不可预测结果。人碰到我从来没有见过的一个场景时,会用他过去的经验推理知识,来做出认为比较理智的判断,但计算机呢,他就「瞎来」。

什么概念呢?

有一个路障,比如说是一个树墩子,它有 95% 的可能是一个树墩子,5% 的可能不是,请问这个时候该撞过去还是不该撞过去?

计算机只会做0或者1的判断,要么是树墩子,要么不是。如果它觉得不是的时候,它就真的开过去了。所以我经常劝买特斯拉的朋友,千万不要用自动驾驶。

那什么驾驶场景下,AI 可用呢?辅助驾驶(ADAS),比如等红灯时,前面有车动了,AI 就可以提醒我起步了;再比如,很多人开车的时候会犯困,AI 可以提醒你,或者不让你驾驶,这样的应用就变得很有趣、有用而且很友好。

所以你在做产品的时候,大家要清楚,没有技术是完善的,但只要你认真去考虑,总能找到完善的场景。

03 科技往往是难以驾驭的

科技对很多人来讲是难以驾驭的,我们要驾驭它,要付出很大的代价。

比如,很多人都会开车,可如果你没学过驾驶,你就没办法去驾驭它。

再比如,人类驾驭马匹,真正开始在各方面对人类进程有巨大贡献的时候,实际上是一千多年前马镫的发明,而且即便有马镫,也不是每个人都能驾驭马匹,对吗?

于是,人们发明了很多技术,套马车有一套工具,其实目的只有一个,就是驾驭马匹,控制方向、控制速度。

所以,人类技术的发展有一个很重要的概念,就是不断地让一个难被驾驭的技术,越来越容易地被普通人操纵,这也是人机关系主题的本质意义。

商业启示:找到好关系

事实上,我们很多产品的定义、设计、研发、宣传、培训都是为了解决一个问题:让人与技术更亲密,让人觉得技术好驾驭。比如汽车提出智能驾驶,你别去管了,它自己开就好了。

所以,大家一定要记住,在人跟科技之间找到好的关系,商机是巨大的,你能让越来越多的人驾驭这个科技,你的价值就非常大。

另外一个概念,什么才是真正的「刚需」?

很多人觉得产品一定要有「刚需」,实际上这是一个非常狭隘的理论。举个例子,吃饭是「刚需」,喝酒不是,但到底是一瓶红酒赚的多,还是一碗米饭赚的多?

要注意,「刚需」的产品往往不是高附加值。这个东西一堆人去做,竞争非常激烈,最后整个单价就会下来。

所以,大家千万要记住,这种「刚需」这是懒人的理论,我生产的产品一定是你非常非常明确需要的,这实际上是不对的,它只在一定范围内有存在价值。

另外,你知道吗?有一种东西是「刚需」,就是不被社会抛弃。让更多的人不被技术抛弃,并且能很好地驾驭,难道不是最好的需求吗?

我们的做法

搞技术产品,有一个限制性的东西,叫系统成本 ——你要做一件事情,除了最后的操作是有效的,其他所有的步骤都是无效的,这些无效的操作就叫系统成本。

举个例子,比如开灯,你需要打开 APP,找到 APP 里面某个房间,再找到这个灯打开,除了「开灯」是有效动作外,其他动作都是无效的。

但是现在,AI 可以消除系统成本,我所想即所得,我跟它说开灯,就好了。

04 科技是非常冷冰冰的

没有自己的观点、温度,非常中立、非常冷谈,人类的整个科技都表现出非常冷冰冰的一面,按照自己的节奏往前走。

比如医学,今天有很多东西还是靠统计和数据来说话,而不是真正找到它的本因。AI 也一样,我们发现它可以用,但里面的机理到底有多少可以被解释清楚,这是不知道的。

再比如,「伟哥」是怎么来的?最早是治疗心脏病的实验药物,但并没有实质性的实验效果,可用过这个药的男人却发生了一些新变化,也就是说,它本身是希望做一件事情,但实际上发生在另外一个层面。

科技是不会以你的意图为转移的。

商业启示:产品有温度

科技是冷冰冰的,但创造者,或者说产品的使用者是有温度的。一旦你有温度,你的产品会更值钱。

举个例子,我在前一段时间跟一个朋友聊他的产品——一个残疾人的义肢,做的非常棒,喝水吃饭都没问题,甚至可以开车,比老外的产品好很多,但就是卖的不好。

这个哥们儿就搞不明白,老外的东西,除了漂亮,其他功能都比他弱,而且价格还贵了将近四、五倍,为什么卖的比他好?

后来,他发现忽视了一个基本概念 ——需要义肢的人其实有自卑感,我不愿意让大家看到我是一个不完整的人,而更酷更时尚的义肢可以营造一种信心:我是机械人,我是未来人,我比你们更酷。所以,义肢的设计必须要漂亮。

再比如,为什么很多人挤着地铁背 LV?她在追求一种「我」,她买的不是包,她买的是未来的那个「她」,未来心中的自己。

所以,一个好的科技产品,更多的会让大家觉得说,这是未来的我,当我拥有这个产品的时候,我就拥有了未来的自己。

我们的做法

AI 可以尽可能地拟合情感。

比如 Rokid 的唤醒词为什么是两个字的「若琪」,而不是「嘿,若琪」,「你好,若琪」?两个字的唤醒词在技术上的实现是非常有难度的,但是我们必须做到。

为什么?

因为两个字更能体现,你与他之间突然有一种类似一个人跟人的亲切伙伴关系。

这个时候,你会发现,当名字变成三个字,就会变得很冷淡,变成四个字,就变成跟设备在沟通了。

 小结

Rokid 的宗旨就是要「把科技关起来」,意思就是说,不把科技赤裸裸地扔给大家。

我曾经在卖场蹲守时,看到有个小孩子,对若琪说「谢谢」。那时我就知道我们这条路是对的,想想看,你会对着电视说谢谢吗?你会对音箱说谢谢吗?你甚至不会对你家汽车说谢谢……

你不会对你任何的东西说「谢谢」,但你一定会对一个你心中的角色说「谢谢」。当你有这种认同的时候,产品跟用户之间的纽带是不一样的。

以上关于科技的四个特点(过剩、不完善、难以驾驭、冷冰冰),将是 Rokid 这家公司永远思考的问题,也是指导这家公司打造产品跟用户之间关系的基本原则。

大家千万要注意,不是我今天做 AI 产品有这样的思考,你做衣服,做汽车,做杯子……这些产品都一样。(完)

打印本页 | 关闭窗口
  • 微信关注我

  • 微博关注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