关注我们:

当前位置: 平台首页 > 培训公开课
培训公开课
Hi,2019 丨 永远年轻的奥义
发布时间:2019-01-03 15:16:49 来源: 作者:  浏览次数:5318 次

 王强 混沌大学 

1.jpg

“咻~” 


终于,我们从2018穿越而过,两条腿都结结实实踏入了2019。


新的一年,如果只能立一个flag(反正立那么多也没什么用…),要立个什么呢?混沌君先举手:Keep Asking,保持好奇心~


正如王强老师在混沌创新院《哲学思维》的课堂中所说,保持追问的状态,就是保持好奇心、保持年轻力的最佳方式。


我们没有老一岁,我们进入了一段全新的平行时空~

授课老师 
王强
新东方、真格基金联合创始人



相对于宗教的神性视野,哲学凝视的本质属于人性。


所以,培根(英国唯物主义哲学家)说过一句话,所有东西当中,哲学仅次于宗教,是最重要最配的上人性的东西。


哲学的终极是静默。哲学只关注人性能看到、能知道的东西。


比如,哲学家维特根斯坦研究哲学的最后结论就是:


哲学的命题,只描述我们能够领悟的世界结构,至于命题描述不清的东西,我们闭嘴。


总之,哲学是把人性中的理性部分作为出发点,支撑其凝视。


除了神性思维之外,其他人文思维都是站在人的立场上开始对世界进行发问、观察,由于发问的方式、所企及的目标、或是抱负的不同,形成了哲学、美学、历史等人性视角下,不同的凝视方向。


哲学的凝视,基于理性出发,又回到理性。从整个西方哲学史发展的脉络来看,理性最初被看做是万能的,之后,人们在认识理性的能力过程中,不断地对理性本身进行批判、审视和追问,不断反思理性的局限,并一步步给理性设限。


哲学本质:热爱智慧

通向真理的强力帮手


哲学的英文表达是 philosophy,来自希腊文。拆分来看,philo 是 love(爱)的意思,sophy 来源于 sophia(智慧)。


所以,从词源来说,哲学被翻译成——热爱智慧,这与宗教宣称的获得智慧,最后圆满地获得了神性智慧,是不一样的。


也就是说,哲学是一种对存在的现象,不断从外到内深度追问的态势,但它的目标不是企及智慧,是让你获得对智慧的爱,这是哲学的本质,也是大家理解哲学、哲学史和哲学思想家最重要的出发点。


苏格拉底之问:谁是现世最聪明的人?


有一次,苏格拉底的朋友到神庙问神谕,你认为现世的人谁最聪明?神说苏格拉底。


于是,这个朋友非常兴奋的告诉苏格拉底,说我今天到神庙问签了,神说你最聪明。


苏格拉底说,那我再去问问其他人。苏格拉底问完所有他认识的人以后,发现所有人都认为自己聪明。


但苏格拉底的困惑是,他是并不认为自己聪明才去问的,这意味着什么呢?


其实这就是哲学家的态度根基——


认识自己的根本根源就是回到你认识到自己是最不聪明的时候,你才变成了哲学意义上最聪明的人。


所以苏格拉底说,原来神说我最聪明,是因为知道自己不聪明的人,才是最聪明的人。这是神对于智慧的界定。


2.jpg


其实,从诞生时起,哲学所宣称的智慧,就不是教给人们结论,哲学只是最终通向结论的一个助手,一个工具,一个踏脚石而已。


因此,苏格拉底说,「我是精神的助产士」。他经常通过问其他人不着边际的问题,让对方觉得无知——


我作为哲学家的任务是让你获得从有知变成无知的状态,我是帮你接生你自己应该得到的真理结果的人,这是哲学家全部的功能。”


总之,哲学就是帮你获得,通向你能够获得的智慧之路的助产士,是帮你通向真理的强有力的帮手。


哲学视角:客观化

如何像哲人一样生活?


哲学究竟是怎样的一个思维状态?


如果要描述几千年的西方哲学史,三个字就能说清楚,要把世界「客观化」——


用全部的理性功能、概念、工具试图把世界,或者把它的对象客观化,这是哲学视角的全部奥秘。


科学也要把世界客观化,但是科学的客观化比哲学更加狭窄化,必须通过实验的手段进行验证,要么证真,要么证伪。


《科学的美国人》杂志中曾经有一句话:


哲学从科学停止的地方开始,科学从哲学停止的地方开始”。哲学和科学同是人性的视角,但由于功能和所企及的目标不同,所以它们的方法和看对象的方式也就有了区别。


那么,哲学视角对于世界的客观化是怎样完成的呢?主要有三步:


第一步:静观,闲暇让你获得真正的定力


哲学本身的特点是作为一种静观的存在。


静观是什么呢?静观就是给你一个思考的空间,在沉默之中,对于终极性存在的思考和逼问。


而且,你要忘掉现实所有的关系、利益和有用性,对世界总体大问题进行思考,不带着获得答案的功利目的的思考。


哲学大师怀特海说,哲学就问这样一个简单的问题:


「事物的全部究竟是怎么一回事?」(What is it all about)


谈到哲学静观,约瑟夫·皮普尔(JosefPieper)在其著作《闲暇:文化的基础》中认为,


闲暇是缔造真正文化生命的核心基因。


世界上伟大文明的诞生都是有足够闲暇。


比如在古希腊人那里,闲暇最初意味着教育,那时的学校,就是一个玩的地方,大家来喷一些和世俗无用的东西。但现在的学校,变成了被考试征服的东西,离活生生的现象越来越远。


为什么哲学对现代人是必要的?


因为现在生活被工作全部占有了,当效率成为了我们的主心词,闹钟、打卡、时间、工作、绩效变成了我们人生全部的时候,人类已经离创造力太远,离真正的生命太远。


闲暇不是无所事事,工作不是创造力,这两句话非常重要,这就是哲学的全部抱负。


所以,当我们急迫焦灼快速地,不假思索地老在看未来的时候,闲暇是让你获得真正看现在和看未来的一个定力。


3.jpg


第二步:精神体操,智慧做准备


哲学通过不断的静观,接近真实性的逼问,来做一种通向智慧的精神体操。


对所有相信哲学思辩的人来说,哲学是灵性操练的一种方式,是为智慧做的一种准备。


通过推理、概念、逻辑,接近世界本真的状态,试图对我们生存的世界有所了解。


第三步:生活方式,和直接现实强行保持距离


哲学精神的修炼,是准备,最后它必须成为一个人的生活方式。


法国哲学家皮埃尔·阿多认为,古代哲学至少自柏拉图时代以来,生活方式的选择已经不是放在哲学活动过程的结束,相反,它站在开端。


也就是说,哲学实际上不是脱离生活之后的,对生活的一种概念性的抽象性的选择,而是一种「生活选择的直接方式和生存抉择的直接选项」。


哲学既是你选择生活方式的表现,也是生活方式的内容。


如何像哲人一样生活?


哲人不是一个纯粹的理论思辩者,而是一种思想的实践者,修行者和自我的转变者。


哲学的践行,本质上是一种努力,努力去觉知我们自己,我们在世界中的存在和我们与他人的存在。


就像庄子说的「齐物」。


万物本质上没有差别,你带着这样的状态在接近万物的时候,万物的灵性,你才能够获得。(备注:中国哲学和西方哲学的一个区别是,西方哲学不断去拥有和征服,而中国哲学反而让人保持距离,无为而治。)


也就是说,你需要习惯这样一种生活:


和直接的现实,必须强行保持某种距离和关系。


你必须把现在琐碎的工作放在一个闲暇的状态中,你才能抗争直接现实给你带来的压迫感、急迫感、焦灼感,你才能获得和别人不一样的东西。


Keep Asking,保持最好的年轻力


哲学思维究竟意味着什么?


Keep Asking ,不断地问。


问题是什么?下一个问题是什么?最后的问题是什么?如果你是追问解决方案,就变成了科学思维。


4.jpg


法国哲学家皮埃尔·阿多就说,哲学生活是一种永无终结的探求(The philosophical life is a never-ending quest)。


所以,大家对哲学要有这样一个深刻的理解


—— 它是一种行为的激情描述,和对于终极理想状态、真实意义不断追问的一种状态。


你保持这种状态就是保持青春的最好状态,保持好奇的最好状态,你的创造力就会和别人不一样。(完)


打印本页 | 关闭窗口
  • 微信关注我

  • 微博关注我